Skip to content

研究的复利效应:如何选择长期标的

🗓️ 更新于:22:41
标签:

股票投研有三层工作要做。

第一层工作,解决研究对象的问题,我一般称之为扫描。
这公司做什么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行业有多大,赚的什么钱,是什么格局?上下游是谁……

通过这些功课,A1/A2/A3/B1的评定基本可以在这个层次完成。

第二层工作,解决成长确定性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行业的发展在什么阶段,长期空间如何评估,驱动力是否可以持续?该行业的竞争要素是什么,公司相比竞争对手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层次是对确定性的研究,也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想找到S级的神兵利器,就要把一只只A级股票放到这个层次上来反复打磨。

第三层工作,解决投资时机的问题。
公司基本面目前处于哪个阶段,是顶部左侧呢还是底部右侧?ROE走势会如何演变?市场对今明两年的业绩预期是什么?将会出现什么短期的催化剂?

再简单点说就是,
第一层:what
第二层:why
第三层:where& when

这三层做完,相当于把长期基本面和短期所处周期位置的定性分析,再结合目前的估值水平,对隐含投资收益率作定量评估,才能把研究结果转化成一个【如何行动】+【多少力度】的投资行为。

2
在以上的三层研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相当于拿着望远镜看。而第三层相当于拿着放大镜看,也就是所谓边际研究。日常中我们大部分的信息互换,都是这个层面的。

茅台平安格力这种主流股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一种较为有效的定价状态中,驱动股价变动的一般就是边际上的基本面变化。从已有信息中,你很难组合出一个横空出世的新逻辑,然后让市场沿着这个新逻辑单边推进一波。
*比如茅台可以抗癌,所以要给创新药的估值。

如果这只股票从年头持有到年尾涨20%,你的头寸想在上面赚30-40%,就需要在中间下跌的时候轻仓,而在上涨阶段相对重仓。

这意味着你得有放大镜,还要在第三层研究上有超越市场认识的能力,无疑是高难度动作。所以经常看到研究员一周一周跟数,一分一厘算账,侧面也反映了战况的焦灼。

总是会有聚义厅的兄弟问我,是不是研究一定要这么做?

比方我对一个公司研究了很久,对它的长期价值和护城河想的很清楚。但是我手里没有放大镜,既没资源去搞定上市公司勾兑下个季度的业绩,也没去打专家call聊这个月的发货情况。那我有什么跟市场认识不同的地方呢?我的预期差在哪里呢?我的研究有什么价值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似乎如果你不是一周一周跟数,一分一厘算账,就没法赚钱。

如果你想赚Alpha,确实得这么干。但为什么非要赚alpha呢?

复利里最重要的是长期beta的钱。

第一层和第二层研究最重要的是确定长期的标的和方向。通过望远镜研究,你能够得到一个结论:我应该(或者不应该)去持有什么公司,以及在什么价格去买能提供多少回报率。

先把这一步做好。

比方说你得出的认知是茅台长期还是会很好,我如果600元去买应该可以三年赚一倍。但是现在股价在1000元,怎么办呢?是不是这个认知就没有价值了呢?

宝哥认为,这个认知同样有价值。并且它有复利效应。

首先要承认,根据这个认知我们没法直接冲进市场去交易:你还是不晓得1000元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至少你晓得在600元的时候应该做什么。

换句话说,这个认知的价值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期权:它让你在深度价值位拥有了一个行动的能力和权利。尽管它对你下周的净值没什么贡献,但谁都不会否认期权有时间价值。

另外你的上车位也会不断往上提,可能今年600,明年700,后年800。随着时间拉长,市场总有机会让你上车的。而那些只做放大镜研究的人,会在那时告诉你下个季度业绩比市场预期的还差10%。

他们就是会在600块卖给你的人。

如果你研究的行业天花板足够高生命期足够长,那么在公司0到1、1到5、5到10的各个阶段,你在望远镜里的发现都能够起到作用。好比2004年的时候茅台100亿市值,你看出来有一个三年翻倍的机会,当时这个认知对应着100亿市值增量的交易机会;而2018年底,同样的认知可以嫁接到一个6000亿市值增量的交易机会上。

在那些能越长越大的行业和公司上,有效认知所能撬动的财富机会,是跟着时间增长的。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具有复利效应的原因。

你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把时间多花在好公司上,做第一层和第二层研究,研究它们的想法、行动、成败,先获得一个期权价值。然后再守着它迭代,慢慢找放大镜的感觉。

另一个选择是把时间撒开来,对大量股票直接展开第三层研究,看是不是有交易机会,别管它们在望远镜里是什么,哪怕是一张卫生纸一条内裤也无所谓。比方说香港机场封掉了深圳机场可能有机会;又或者美国开始炒人造肉了,我明天是不是买点A股的素鸡龙头?

时间放在前者上,大概率无法指导你当下的行动。
时间放在后者上,总能时不时有捞一票爽一把的机会。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与适合的区别。
作为长期主义者,我们会选择前者。

3
由于想通了研究存在复利效应,这两年我尽管还是会做A1,但变得越来越不愿意研究A1。

一个典型的A1范式是:①某个逻辑A是一个大故事。②上市公司a的某个业务、某个规划和A有关联。③因为以上两点,买气涌入,股票出现量价齐升。

因此对A1的研究无非就是:①研究主题是不是又大又长。②研究哪只股票和这个主题关联度高。③研究哪只股票图表最猛最靓仔。

主题又大又长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公司关联度很弱?失败。
关联度很强,a的董事长宣布我未来十年都将allin产业A,但是图表弱的一逼涨不动?失败。
主题大+关联强,但是图表弱的一逼涨不动?失败中的失败。
image1
由于①和②都是虚的,没有一个相对客观标准来衡量,所以其实能不能炒主要是看③。

我们原来讲A1的时候就说过这种研究精力错配问题,你可以放仓位上去,但最好不要放研究精力上去。明明就是一个追涨的内核驱动,就应该承认这种本质。
*见《主题投资的正确姿势》

我自己有一个方法,可以规避这种时间浪费。你只要问自己,如果这股票现在跌破位了,我还想不想持有?如果不想,就说明是图表话事,也就不要费力气去看基本面了。

可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开仓一个趋势追涨仓位后,总是要忍不住对着主题面各种研究。其实这些研究只是给持股做心理按摩,对正确交易没有什么帮助。

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OTQyMDUwMw==&mid=2247483866&idx=1&sn=2454d7bb163909b2e078dc49a4ccb0a3&scene=19&key=55a26c8091bff4e8c3f4dccba2c058fb8dae9fcdccf4f5383c69ff5cc21d8a71557a18b03f76ec5f495d5058c0fb90734f46aa79c4dbe104a26361e337daa7f46439ba252fd7e95f0139b85ec7f18ca1e2d413b98fcb774a88e1a2b14ab30b01849918dcb0d6f20b6bccb519c158f550aefcb464941a210064092a9e3305a20f&ascene=51&uin=MTQwMjQzODMyMg%3D%3D&devicetype=Windows+10+x64&version=63070517&lang=zh_CN&exportkey=AdK0%2F5oYgsAeQxhXWM5OFLA%3D&acctmode=0&pass_ticket=G86CgbHGkgPHxVkCC0GMUkVI9k567GZA9q9K516%2FGlrHgqou0IvkAwWeBAPjE0Kw&wx_header=0&fontgea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