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空间情况 近年来,为实现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中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国家均设定了未 来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的目标。中国计划到 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 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欧盟委员会提出“Fit for 55”气候方案,拟从 2035 年 起逐步淘汰内燃机汽车;美国新一届政府设定了 2030 年零排放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 50%的目标。 从近期实际情况看,各国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不断增长。2021 年中国新能源 车渗透率达 13.40%,2021 年 12 月新能源车单月==渗透率达 19.06%==;欧洲汽车电动化 进程不断提速,欧洲主要国家 2021 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约 20%;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
在新能源市场超预期发展的背景下,有关研究机构纷纷上调相关行业预测数据。 根据公开信息,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于 2022 年初表示,将 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目标由 480 万辆调整到 ==550 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总体销 量有望突破 6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 22%左右;GGII 于 2022 年初发布其最新 预测,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1,550GWh,由此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及 储能电池出货量合计将达 1,966GWh。
2、市场份额情况 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公司 2020 年、2021 年 1-6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市 场份额分别为 25%、30%,2021 年 1-6 月较 2020 年提升约 5 个百分点。 近年来公司在拓展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取得一定成 效,境外收入快速增长,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 1-9 月公司境外收入 分别为 104,386.94 万元、200,039.97 万元、790,753.14 万元及 1,415,511.13 万元, 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 1-9 月增长率分别为 91.63%、295.30%及 242.07%,境外 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由 2018 年的 3.53%提升至 2021 年 1-9 月的 ==21.21%==。公司 凭借产品技术、客户资源、规模效应等多方面优势,未来市场占有率仍有进一步提升 空间。
1、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阶段临近,公司钠离子技术行业领先 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几乎与锂离子电池的研 究同时起步。钠离子电池由于其==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等化学特性、以及==资源储备丰 富、材料成本==方面的优势,在高寒地区的交通电动化应用场景具有优势,也可灵活适配==储能领域==的应用场景。钠离子电池未来可与锂离子电池互为补充,凭借各自的优势 特性,满足不同细分市场对电池的差异化需求并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助力新能源产 业长期稳定发展。
根据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剑桥大学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联合撰写的论文 《2021 年钠离子电池的路线图》,以及部分钠离子电池生产商的公开信息,世界领先的钠离 子电池生产商的钠离子电池已经做到了 100-160 Wh/kg 的能量密度(如 Faradion 公司 2021 年的钠离子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达到了 150 Wh/kg)。公司 2021 年 7 月召开第 一代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公司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 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目前,公司已启动钠离 子电池产业化布局,==预计 2023 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2、固态电池仍存技术难题,产业化量产仍需较长时间 全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极和固态电解质的电池,关于全固态电池的理论研 究至少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种 路线。 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具有一定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但仍有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和产业化障碍,受到成本经济性、性能指标、产业链配套等制约,从技术难题解决、 客户认证通过到产业化量产尚需较长的时间,离实现成熟的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 离。
根据中国科学院欧阳明高院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21 年度媒体沟通会的发 言,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估计还要 10 年左右。2025 年 会出现与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比能量大体相当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第一代全 固态电池产业化,==占市场比例接近 1%的时间点可能在 2030 年左右==,2030 年后出现 第二代采用新型正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2035 年之后,新一代固态电池会进入市 场。根据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亚洲固态离子学会主席温兆银在 2021 中国国际锂电 产业大会发表的《固态化电池及其关键技术》演讲,让锂离子电池全固态化,要解决 非常多的问题,包括从电极到电解质、到界面,以及整个电池要形成全固态;而且很 多其他辅助的部件和固态电解质、电解质都是固固的界面,这些固固界面的组合都需 要非常特殊的技术,所以要把真正的固态电池走到最后实际应用,需要解决大量的问 题。
3、氢燃料电池成本高昂,商业化仍需较长时间 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这种化学元素,制造储存能量的电池。氢燃料电池在汽车的 应用开发至少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 逐步由基础布局向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使其在 商用车局部场景等有一定应用,但目前受到氢燃料电池成本较高等制约,在乘用车场 景的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并于 2016 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 术路线图》规划,2025 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发展到 5 万辆;根据 2020 年 10 月 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规划,2030 年-2035 年,将实现氢能及 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也将达到 100 万辆左右,并将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材料、部件、系统的制备与生 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