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资者给我贴的标签是“深度价值”,理由是我似乎对低估值的股票情有独钟。其实,投资组合只是自下而上选股的结果,而不是自上而下刻意为之。
价值投资并没有深浅之分,真正的价值投资只有一种:以付出的“价格”为成本,以获得的“价值”为收益。在买入一只股票之前,我会给自己做一个心理测试:如果这只股票永远不能卖出,还愿不愿用当前的价格买?
只有抱持不能卖的预设,才能真正以“价值”为锚,而非被“趋势”牵着鼻子走。财报季通常是基金经理的彻夜难眠季,报表一张一张拆,模型一家一家做;生怕踩着一个“不达预期”的雷,热盼抓住一朵“超越预期”的花。投资者往往对边际趋势变化投入精力过多,而对长期价值评估关注过少。业绩的变化,对股价的影响大,对价值的影响小。所以,价值投资,首先要克服“炒股票”心理,进而专注于对长期回报率更有决定性的因素。
投资收益率由“分子”(企业的长期盈利潜力)和“分母”(当前的股票价格)共同决定。分子越高越好,分母越低越好。分子高的分母也可以略高些,意指对好公司的出价可以慷慨一些,但绝不能只管“质地”而不问“价格”。最好的标的是质优价廉,次优的是质优价合理。当我们能找到足够多的质优价廉股时,就没必要买那么多高价的。这正是巴菲特和芒格的标准:既对公司质量有苛刻的要求,又对好东西的价格非常挑剔,翻看他们历史上和现在的组合,在买入时很少有市盈率超过15倍的。
估值低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收益率不依赖乐观预期。用80倍的市盈率去买一家公司,它需要在未来十几年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速。但常识告诉我们,未来事件是一个概率集合,好结果不会必然发生,有些过于乐观的判断甚至不符合常识。相反,把预期降低,对悲观的情况进行估值,那么即便乐观情况不发生也能赚钱,这叫安全边际。
此外,好投资不必非要高新奇,慢变行业中的赢家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同一个行业内不同股票间的表现差异,远大于不同行业间股票表现的差异。所以,买股票不能标签化,赛道思维是粗糙的。好公司的统一标准是需求可预计、竞争优势突出且盈利能力强,远非一句“需求空间广阔”就能概括。没有高盈利能力保障的高增长是价值毁灭器,所以对股票的质量要求很重要,而满足上述标准的优秀企业广泛分布在不同行业中。价值投资,要对股票去标签化。
所以,价值投资的超额收益来自保守,保守会将你置于一种有利境地:企业发展很可能比你预想的更好,或不像你预想的那么差。
价值投资的风险则源自你不够保守,对坏情况估计不足,这叫“价值陷阱”。
价值陷阱有两类,一是需求端的崩塌。在技术重大变革背景下的新兴产业,产品技术路线的重大转向会使对原有产品的需求快速消失。传统产业则有所不同,它可能步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但只要需求下滑不是断崖式的,极低的估值水平叠加龙头公司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都可以很好地抵御需求下滑,进而带来长期可观的回报。
二是供给端的格局恶化。一些行业在规模尚小时,会呈现良性的竞争格局和高利润率,一旦市场容量扩大,就会吸引更多的竞争者。竞争是利润毁灭器,我们在看待静态利润率较高的企业时,尤其注重衡量高利润率的可持续性,这需要对供给格局投入更多的关注,而非依赖简单粗糙的需求分析。
在辨识明珠还是价值陷阱的过程中,明确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是核心抓手。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即便身处所谓的“周期性”行业,也能呈现长期的成长性。所以,回避价值陷阱的首要工作就是把股票“去标签化”。在中观层面的需求分析之外,中观格局分析和微观优势分析更加重要。
总之,好收益来自“物超所值”。以下等马的价钱买中等马,或者以中等马的价格买到上等马,都很不错;以上等马的价格买到上等马,不坏,也不算太好;最惨的是以上等马的价格买到了中等马甚至下等马,却总有人对这种事儿趋之若鹜。我认为,好投资的关键处在两点:一是保持冷静,谨记绝大部分马都非上等马;二是捂紧钱袋子,别为乐观的判断出价过高。
打高尔夫不奢求一杆进洞,打羽毛球不依赖大力扣杀,在棒球中,安打是比本垒打更常见的得分手段……区分能力与运气,敬畏市场的复杂,放低预期,谨慎出价,不吃大亏
作者:就叫姜诚
链接:https://xueqiu.com/2245748859/191547275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