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未来10年是高端制造业的10年

🗓️ 更新于:21:28
标签:

**聚鸣投资刘晓龙:**今年是“十四五”的第一年,是未来10年的第一年。这在数学上有特殊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过去20年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并展望未来的10年。2001-2010年是工业化的10年、城镇化的10年、WTO红利的10年。这个10年的主旋律是钢筋混凝土、修路盖房造高铁,以及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时代给予的蓝领劳动力红利使得几乎只要办工厂就能卖到国外、就能赚钱。但是,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11年迎来了制造业全面的产能过剩,这个模式走到了尽头。2011-2020年是消费升级的10年、制造业卧薪尝胆的10年、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10年。制造业经历20年的粗放发展之后,在产能过剩之下开始痛苦地转型升级,这是卧薪尝胆的10年。然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中国遇到了人口红利,中国迅速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最蓬勃的国家,并造就了阿里、腾讯等所谓的互联网巨头。人口红利之下的消费升级在吃喝玩乐的各方面都迅猛发展。2021年,互联网巨头们遇到了流量枯竭,而茅台酒的终端价格涨到3000元之上,这个模式也走到了成熟期。由于语言、意识形态等天然不利因素,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很难成为全球化平台。阿里、腾讯等只是让财富在中国内部流转,很难创造太多外部价值,除了Tiktok,很少有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能去收全球知识产权税,赚取外汇主要还是依靠制造业。展望未来10年,我们认为,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硬科技黄金10年。大学时期作为一个工科生,我一度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美国、欧洲的工作时间比中国少,但是却那么富有?后来逐渐看了点经济学的书,终于豁然开朗。回到2005年的北京,在街上走一圈,看到的车几乎没有国产品牌,无非是丰田、本田、大众、通用、奔驰、宝马,街边的挖掘机都是卡特、小松。同学们用的手机基本上就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索尼。有钱的同学穿耐克阿迪,偶尔去麦当劳、必胜客吃饭属于时髦消费。那个时候大学生喜欢去中关村攒电脑,除了鼠标、键盘、机壳是爱国者的,其余全都是进口货。我还记得北京的出租车都是韩国现代,更别说坐的飞机,到今天也还是波音空客。除此之外,其实除了吃穿,在那个时候普通中国人的消费中,有相当比例的底层供应链都来自于欧美和日本。因为当时我们生产不出这些东西,所以别人就可以把成本300的东西卖3000,支撑他们人均4万美金的人工成本,让他们能够将GDP依赖于消费——因为他们在向全球征知识产权税。那个时候我有个同学本科毕业就在爱立信工作,给移动卖电信设备。一个微小的细节是,他到北京出差住的是长安街建国饭店,而对当时的国内制造业企业家来说,估计如家是标配。那个时候的中国,要么卖资源,要么卖苦力,赚价值链最微薄的部分,被欧美日等十几个国家收知识产权税。不过,好在十几年前,国家就非常重视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相当多制造业企业都能够享受15%的优惠税率,地方政府对于制造业尤其是中高端制造业的土地供给最便宜,还经常给予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科技补贴。今天,我们的制造业全球占比30%。但是从我研究投资制造业十几年的观察来看,中国目前有意降低低端制造业占比,提高中高端制造业占比。在全球中端制造业领域全面占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部分占领、部分渗透,举全国之力攻克高端制造业最后的几座堡垒,这恰恰是制造业价值链最丰厚的地方。甚至再进一步,高端制造业或有可能以30%的收入占比攫取了整个制造业80%的利润。看看我们的进口行业占比,就知道制造业最后的堡垒在哪里了,我们每年进口半导体产品超过2.5万亿,所以半导体会有两期万亿国家大基金,航空发动机会有几千亿国家大基金,新能源汽车行业5年补贴了3000亿,国家希望这些领域不但能够实现进口替代,最好还能在全球出口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科创板的推出在两年内就造就了一批知识型、专家型的亿万富翁,也许假以时日,我们也有中国的乔布斯、马斯克。中国唯一的全球顶级科技公司华为在打造两个联盟,一是联合全国的优秀半导体公司打造全国产的半导体生产线,二是打造电动车自动驾驶产业链。前者是中国真正被卡脖子的领域,后者是全球最大价值量的新兴行业,可以说,这两件事如果都做成,中国制造业会真正和美国分庭抗礼。展望10年后的2030年,我们走在街头,可能看到的不再是大众、丰田们,而是看到比亚迪、Tesla、理想、小鹏、蔚来、长城、吉利。甚至我们还有可能看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布满全球。那个时候,我们的电动车企业用全国产芯片,再也不会遇到华为手机遭遇的霸权,一如今天全球我们只能看到苹果、三星和中国的手机,在电动车领域很可能也会这样。如果在这些领域完成了进口替代,我们人均GDP就有希望站上2万美金;如果能够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实现大量出口,那就有希望人均GDP站上3万美金,接近当下日本的水平。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国家意志、顶层架构设计还是经济发展阶段、人员储备、资本支持,未来的10年都是应该属于高端制造业和硬科技。这是中国伟大复兴的关键战役。高端制造里,看好的方向?高端制造业和硬科技内涵广泛,这里仅仅罗列些我们团队研究涉及到并认可的领域:1. 半导体、2. 智能化电动车、3. 新能源、4. 军工(飞机和航空发动机)、5. 基础高端材料和基础高端元器件、6.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新药研发、脑机)。当然,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所有领域都全球第一,美国也是。所幸中国是个超级大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和大学生,有媲美美国的创新知识变现体系。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扫清了体系内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变现的最后障碍,从天使、VC、PE到科创板的全链路的金融支持已经十分通畅。未来10年科技创新必将蓬勃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旧模式已经在终结:1. 房地产高杠杆发展模式、2. 资源变现型的财富累积、3. 基于中国人口红利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枯竭。怎么看目前的互联网行业?这里有必要把移动互联网行业拿出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很多人把移动互联网公司称之为“科技公司”,但在我看来,中国大多数移动互联网公司只能说是软科技公司——科技含量相比于获得的利润来说有点低。移动互联网平台巨头的出现实际上依赖于两个核心技术:4G通信和智能手机。这两个技术一个来源于通信行业的高科技企业,一个来源于苹果。而这两个技术遇到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和消费升级,造就了阿里、腾讯等类似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的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虽然也做得不错,但是却没有美国同行们做得好。所以为什么说华为是中国唯一的全球顶级科技公司,因为在落后的状态下,华为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全球顶级水平,而阿里、腾讯等还不算是全球顶级水平。人工智能的应用在精准广告和推荐购买方面的确在逐步发展,但是在新药研发、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做得显然不如美国同行好。时至今日,由于渗透率和人均在网时间接近上限,当观察到互联网流量增速循序放缓后,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确认进入了成熟期(成为一种必需消费品),缺乏继续创造巨大超额收益的基础。
转发评论收藏
投诉

来自 <https://xueqiu.com/u/1901596372>